近年來,我國工業固廢産生量呈增長的態勢,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愈加突出。隨著環保持續高壓、政策不斷加碼,工業固廢處理需求加快釋放。與此同時,工業固廢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成爲行業發展必然趨勢。
作爲産量規模世界第一的工業大國,我國每年産生數以百億噸的工業固廢。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工業固廢處理方式粗放,綜合利用率較低。近年來,隨著環保領域不斷深化,工業環保迎來新一輪高峰期,工業固廢處理逐漸興起,掀起新一輪治理熱潮。
量大成分複雜且難處理
自21世紀以來,我國工業固廢産生量從2001年的88746萬噸,增長到2014年的325620.02萬噸,年複合增長率爲9.73%。如今,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固廢産生量未來幾年依然有望維持在8%左右的增長速度。根據前瞻産業研究院預測,到2021年,我國工業固廢産生量有望突破46億噸。
資料顯示,工業固廢是指在工業生産活動中産生的固體廢物,是工業生産過程中排入環境的各種廢渣、粉塵及其他廢物。而冶金、火力發電等行業工業排放量最大,工業廢物數量龐大,種類繁多,成分複雜,處理較困難。
因此,面對嚴峻的固廢汙染形勢,加強防治已然刻不容緩。現階段,針對工業固廢處理難題,業內正加快研究步伐,力爭推出更多科學有效的處理技術。其中,熱等離子體氣化技術、水熱催化氣化技術、熱裂解技術、填埋場生物反應器技術以及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已經開始應用于城市固體廢物的處理中。
資源化利用勢在必行
隨著工業環保治理需求逐漸釋放,近年來,鼓勵和規範工業固廢處理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陸續出台,有利于快速推進工業固廢處理行業的成長。《中國制造2025》要求:到2020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5億噸。
爲減少工業固廢汙染,“十二五”規劃中關于工業固廢提出“三化”處理原則,即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對此,業內有專家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工業固廢處理難題,必須將工業固體廢物充分進行資源化利用。
都說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工業固廢同樣如此,也蘊藏巨大的資源價值,是一座被忽視的巨大“礦山”。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學院教授、中環協固體廢物利用委員會秘書長白慶中曾表示,工業固廢屬于資源開發利用型廢物,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比如: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和冶煉渣等工業固廢可以做建材、燒水泥、鋪路或做路基等,且固廢含有大量的銅、銀等重金屬,均可以回收使之資源化,增加效益。
行業瓶頸仍待打破
在國家的重視下,工業固廢處理市場前景可期。但由于我國工業固廢處理領域處于起步的階段,相對于國外而言,國內多數企業研發能力較弱,技術裝備落後,同時缺少研發投入的積極性,整體仍面臨不少困境。除技術瓶頸外,還體現在行業主體結構瓶頸和資金小女瓶頸。
對此,業內認爲,需進一步完善固廢監管處置體系,加大聯合打擊力度。有專家建議,以工業固廢的協同利用爲核心,以整體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爲手段,著力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與各行各業的融合,帶動産業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建立工業産業間的生態耦合,促進工業産業間的能源轉換、廢棄物處理、消納及資源化等。
信息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